浙大举办首届“十大学术进展”评选
|
大家都来关心身边的学术 |
浙江大学第一次进行年度学术进展评选,会有多少师生投票?4500人或者5000人吧?——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泽和一位老师打赌,作了一个大胆的预测。而当投票截止,结果“远远超出想象,有8000多人!”张泽说:“这么多浙大人来了解身边的学术,我非常高兴。”
5月17日,浙江大学2013年学术年会开幕,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在会上发布了最终首次评选出的“十大学术进展”入围项目名单。对于这项不设任何物质奖励的评选,全校师生表现出非常大的参与热情。短短8天时间,就吸引8000多位浙大师生投票,这创下了浙大投票活动参与人数的纪录。
在张泽看来,“群众路线”的价值在于,“大家都来关心学术,接近学术,才能达到尊重学术,尊重知识的氛围。学术是大学的灵魂,但首先要尊重学术,才有可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张泽认为,在评选中最值得称道的一个现象是,专家学者们都开始学习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研究内容。没有生涩的学术名词、没有厚厚的项目介绍,在学术进展的评选页面上,每个候选项目的“名片”都显得很亲民——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普通人也能读懂。“科学家们开始做‘高级科普’的事,向公众解读科学家在做什么,对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意义,这是进步,也是科学家的职责。”张泽说,这不关乎“写作”,而是关乎“文化”。
评选网上,开设了评论栏,浙大师生可实名登录,发表评论。“这种新型的功能材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大自然神奇奥秘的窗口。课题组研究引领学术潮流,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大自然的奥妙,又一次被两位教授引领的研究团队所揭示,我们为生物界既复杂又简单的关系与原理所折服。值得赞一个。”……在网络交流和讨论中,师生们对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和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评选中,该校教授王英杰的项目在网上获得的评选票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他本人也对“票数”有一番独特的评论:“从三国、隋唐到水浒,我们一直对英雄好汉的座次饶有兴趣,甚至有人期盼让关公和秦琼比试一下。在我看来,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评比甚至比跨越时空的关公战秦琼还难,一则因为行与行之间本身就很少有可比性,二则由于隔行如隔山,评价者出了本行通常就无法作准确判断。因此,十大学术进展评比活动的目的不是PK一下,给各个项目排个座次,而是要‘让浙大人关心自己身边的学术’,关注和了解学术就是这一活动的意义所在。”
投票活动“说是评选,实是展示”。作为一个平台,在这里集中展示浙大的学术成果。“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很想看一看身边的学者作的科学研究,想了解他们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干这些?对我们的国家有什么价值?”张泽说,任何一个人,离开了本专业,就是一个高中生。尽管学术活动是大学校园的日常事件,但大多数情况下,学术成果被“外行”了解,被公众了解,还是缺少机会。所以,这次评选,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家都来关心、了解身边的学术,分享学术的成果。